168名西班牙士兵俘虏印加皇帝,连绵不绝的战争毁掉了西班牙帝国

欧洲舰队
西班牙帝国因为战争和联姻而兴起
西班牙原先并不是一个统一国家,在15世纪中叶以前,欧洲边陲的伊比利亚半岛上分布有阿拉贡、卡斯蒂利亚等国家,后来阿拉贡王国的国王和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女王联姻,才使得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数个国家最终联合起来,成为共主联邦,形成了后世西班牙的雏形。

蓝色部分是早期阿拉贡王国的领土
而后,西班牙人又在1492年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穆斯林国家——格拉纳达王国灭亡,自此才踏上了对内统一诸王国,对外疯狂扩张的道路。
15世纪中期的伊比利亚半岛
在欧洲,西班牙王室通过与奥地利的哈德斯堡家族联姻获得了大量土地,还将西班牙王位和神圣罗马帝国皇位合二为一。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腓力一世和西班牙王位继承人胡安娜结婚
149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之子腓力一世和西班牙王位继承人胡安娜结婚,在西班牙建立了哈德斯堡家族的分支——西班牙哈德斯堡王朝,其儿子查理五世后来在1516年继承了外祖父的西班牙王位,又在1519年继承了祖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位。
绿色为西班牙帝国早期的欧洲领土部分
在美洲,西班牙人先后灭亡了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等印第安人国家,宣称整个美洲都归自己所有,其后又通过麦哲伦等航海家的探索,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环球航行,并殖民了菲律宾,将广阔的太平洋变成了其他欧洲国家口中的“西班牙湖”。
“发现”太平洋的西班牙征服者
西班牙帝国在全盛时期所统治的领地包括西班牙、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岛、奥地利、尼德兰(低地地区)、卢森堡和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德意志诸邦国(名义上)。除此之外,西班牙帝国在非洲则控制有突尼斯、奥兰等地,而美洲地区的西班牙殖民地则更是庞大,其领土面积数倍于欧洲本土。后来,西班牙帝国又在1580年“继承(吞并)”了葡萄牙,将葡萄牙的殖民地和本土收入囊中。
红色为西班牙的地盘,蓝色为葡萄牙帝国的地盘
来自美洲殖民地和欧洲属地的大量财富让西班牙帝国强盛至极,财大气粗的西班牙人先后发动了多场规模盛大又绵延多年的战争,确立了自己的军事霸权,但福兮祸所依,连年的战火最终也毁掉了西班牙人的霸权。
代表各个欧洲国家势力的地图
西班牙发动战争的根源
在西班牙帝国发动的多场战争中,宗教信仰常常是西班牙人发动战争的理由和根源,因为西班牙在历史上曾被信仰伊斯兰教的摩尔人征服,后来基督徒们在宗教和教会的号召下,发动了领土收复运动,才最终夺回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因此他们对宗教具有极大的热情,而西班牙的历代君主许多都是坚定而狂热的天主教徒,这从西班牙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宣言中可见一斑:“朕决心以朕之王国和领土、朕之朋友、朕之身躯、朕之鲜血、朕之生命及朕之心灵来捍卫之(天主教)。”
西班牙帝国皇帝——查理五世
就算自己发动的宗教战争受挫,并损失惨重时,查理五世也不愿意后退分毫,他还是计划建立一个世界天主教帝国,他对那些劝告他的臣子们如此说道:
“如果我从事的是任何别的斗争,而非捍卫我的宗教、王权和友人,那么你的劝告就有充分的理由;因为我承认,作为一名纯粹的军人或国务活动家去讲话,我必须说除了我的毁灭外没有任何别的可能性。但是,作为一名基督徒,我必须告诉你:上帝不会容忍叛贼昌盛,或容忍这个事业被颠覆……在此时与之妥协就是屈服,而我天恩在上决不屈服,无论这令我付出何种代价。”
查理五世
而查理五世的儿子腓力二世与之相比,在对待宗教的虔诚态度上也不遑多让,他曾直言宁愿损失一切也不愿天主教事业受挫:“我宁愿丢掉我的所有邦国,并且若有百命就百番献身,而不容忍天主教会和上帝的事业受到丝毫伤害。”
查理五世之子——腓力二世
与此同时,整个西班牙社会都处于宗教狂热状态,对新教和伊斯兰教普遍持厌恶态度,因此他们很愿意为征服新教异端和异教徒而发动战争。
除了宗教原因外,为了在欧洲大陆扩张和维持哈德斯堡家族的势力、名声,西班牙帝国也愿意因此与他国开战,即使战争胜利的结果仅是使西班牙人得到一丁点土地或是好名声,西班牙朝廷都甘之若饴,因为他们对名声太过于看重了,16世纪的一位西班牙国务议会成员甚至这么形容名声和国家的关系:“一个失去名声的君主国,即使它没有丧失任何领土,也像没有亮光的天空,没有光芒的太阳,没有灵魂的肉体。”
西班牙帝国的象征
西班牙帝国因为战争而衰落
自查理五世于1519年登基起,到1659年腓力四世签署《比利牛斯条约》承认失败,西班牙帝国连续打了140年的仗,可以说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帝国都处于战争状态!
其他欧洲国家的战争时期都是断断续续的,能在两场战争期间享有一段珍贵的和平发展时期,能够趁此抚平战争带来的损失或是消化战果。但西班牙帝国没有这种条件,因为西班牙帝国的国土面积太大了,需要防卫和对付的敌人众多,其总是不停地从对付一个敌人的战争转向对付另一个敌人的战争,或是干脆同时对战多个敌人,四面受敌是常有之事。
西班牙帝国的对外战争
西班牙帝国先是为了瓜分意大利地区发动了与法国人的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之后为了平定德意志地区的农民起义和新教诸侯,再次发动了战争。
西班牙与法国的意大利战争
后来,为了镇压尼德兰新教徒们的叛乱,西班牙人在低地地区和新教徒以及分离主义者们展开了艰苦的战斗,与之进行了八十年战争(1568年~1648年)。
而在和欧洲基督教国家不断交战的时候,西班牙人也在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长期交战,大的战役有著名的勒班陀海战(1571年)。
勒班陀海战
与此同时,为了捍卫天主教信仰,并在英国重新扶持天主教,西班牙人在1588年时派遣“无敌舰队”要征服英国,而同样是为了信仰,西班牙人又对德意志地区的新教诸侯们发动了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年)。
连绵140多年的战争放干了西班牙帝国的鲜血,在不断的战争中,西班牙帝国来不及喘息,其元气大伤。
西班牙帝国的对外战争
而那些与西班牙为敌的国家大都相互支援或是结为同盟,用车轮战的方式与西班牙人战斗,比如为了对抗西班牙帝国,法国甚至选择和奥斯曼帝国结盟!所以,当时欧洲的一位观察者如此形象的形容西班牙帝国的外部处境:“西班牙就像一只掉进坑里的大熊,比任何一条进攻他的狗都强大,然而他终究敌不过所有对手,结果在这一过程中逐渐精疲力竭。”
1580年西班牙帝国的欧洲部分
多场漫长的战争过后,曾经强盛的西班牙帝国变得满目疮痍,作为税收重地的尼德兰地区接连遭遇兵灾受创严重,而国内经济又因为通货膨胀和毁灭性税赋政策的影响而持续动荡,最终使西班牙帝国的财政到了全靠美洲殖民地贵金属矿藏维持的地步!一旦美洲地区的金银没有按时到达西班牙,西班牙帝国的财政就会处于崩溃的边缘,因为战争太耗费钱财了,其支出的增长远远大于收入的增长。
向外撒钱的西班牙人
公元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远征英国,结果在战斗和风暴中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少部分舰船回到西班牙本土,这一场战争的失利就让西班牙帝国花费了约1000万达克特(金币)。在低地地区的战争中,西班牙帝国则平均每年要消耗200万达克特。而为了支持天主教,打压新教的传播,西班牙朝廷只向法国的天主教领袖就提供了大约300万达克特的补贴!
西班牙无敌舰队
为了维持这些战争和宗教开销,西班牙帝国数次加税,人们的负担很重且疲惫不堪,一些地区的西班牙农民甚至要将自己收入的一半交给自己的领主。
西班牙贫民
但仅是加税还是不够维持战争的消耗,西班牙帝国的皇帝又开始大规模举债,其规模可以用“庞大”来形容,西班牙帝国每年需要偿还的欠息就达到了国家收入的一半左右。
可即使是这样,西班牙帝国还是缺少维持战争的资金,他们不得不借更多的钱,可是西班牙政府却总是没钱还,最终西班牙政府分别在1557年、1575年、1596年、1607年、1627年和1647年6次宣布破产,这还致使许多借钱给西班牙政府的银行倒闭关门。
头疼的西班牙君主
当西班牙帝国皇帝腓力二世于1598年死去时,他领导下的西班牙政府就已欠债约1亿达卡特,每年光偿还这笔欠债的利息,西班牙政府就要花去国库当年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其经济根本无法良性循环。而事实上,西班牙帝国的财政就从没有健康稳定,更别说建立稳健的财政体系了,他们的政府不是已经破产,就是在破产路上。
但西班牙帝国花费巨量金钱极力维持的战争,最终却没有赢得胜利和荣耀,反而连番遭受挫败,大幅削弱了国力,最终在1659年时不得不签订《比利牛斯条约》认输,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殖民地,还不得不承认荷兰联省共和国的独立,西班牙帝国的黄金年代结束!
《比利牛斯条约》签署场景
荷兰联省共和国(简称荷兰)的独立对西班牙帝国来说,其影响堪称是天崩地裂,因为手工业和商业发达的低地地区是西班牙帝国最重要的钱袋子,低地地区的税收几乎占西班牙国库总收入的一半左右,荷兰的独立极大地打击了西班牙帝国的财政。
低地地区
除此之外,西班牙人还丢掉了葡萄牙王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很大一部分,并将鲁西永(今法国南部比利牛斯山与地中海之间)、富瓦、塞尔达涅(比利牛斯山东部)、阿图瓦(今法国北部临近比利时)和大部分洛林等属地割让给法国。
西班牙帝国的陆地和殖民优势从此尽丧,哈布斯堡家族称霸欧洲的计划彻底破灭,曾经被西班牙人独占的美洲也被荷兰、英国和法国渗透的千疮百孔,自此偌大的西班牙帝国衰落不堪。
战争
王位继承战争打断了西班牙王国的脊梁骨
除了上述的战争外,还有一场战争对西班牙帝国来说堪称是将其脊梁骨打断了!这场战争就是爆发于18世纪初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年~1714年)。
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帝国皇帝卡洛斯二世逝世,而因为其精神有疾,并身患多种遗传病以及智障和癫痫等疾病,卡洛斯二世没能留下继承人,使得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绝嗣。
西班牙哈德斯堡王朝最后一任君主——卡洛斯二世
之后,西班牙皇位由卡洛斯二世的侄孙安茹公爵腓力五世(卡洛斯二世姐姐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孙子)继承,而由于腓力五世来自法国宫廷,所以新建立的西班牙王朝名为西班牙波旁王朝,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则自此灭亡。
对于腓力五世登基为西班牙国王的这一举措,许多国家的君主都表示反对,他们忌惮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而在所有反对者中,哈德斯堡家族的势力最多,同时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国王和匈牙利国王等职于一身的利奥波德一世(哈德斯堡家族)也最为强大。
利奥波德一世
除了哈德斯堡家族外,英国、荷兰和一些德意志邦国为了防止法国独霸欧洲也加入到了反对者的行列中来,与利奥波德一世组成了反法联盟,与西班牙、法国及其盟友交战,这场战争就是军事史上赫赫有名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在战争的前期,西班牙和法国联手巴伐利亚、科隆、萨伏依,以及葡萄牙等国组成同盟与神圣罗马帝国、英国、荷兰、勃兰登堡、汉诺威和大部分意大利城邦组成的反法联军交战。
双方的战争规模很大,在意大利地区、尼德兰和德意志地区都有战争爆发,而在1703年时,法国和西班牙一方的葡萄牙和萨伏依宣布跳反,倒戈加入了反法联盟,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法国的势力。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的欧洲各国
而反法联军中的几个国家则受累于大北方战争的影响,为了防止俄国称霸欧洲,也无法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对付西班牙和法国的身上,于是双方的决战停止,转入了持续的消耗战中,并最终先后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拉什塔特和约》、《英西条约》、《西班牙-萨伏依条约》、《西荷条约》和《西葡条约》停战。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腓力五世被承认为西班牙国王,但西班牙帝国的财政已濒临绝境,而且除了本土以外,西班牙在欧洲的领土几乎全部没了!
低地地区的各个势力
根据和约,葡萄牙从西班牙独立,重新成为一个主权国家,而整个西属尼德兰南部6省(今比利时)、佛兰德斯改归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所有,改称为“奥属尼德兰”。西班牙帝国在意大利半岛的地盘也被割让给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如撒丁岛、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托斯卡纳等地。
另外,西班牙属地西西里岛被分给了萨伏依,直布罗陀海峡和一部分海外领地则被迫划归英国。
直布罗陀被割给英国
西班牙帝国给后世的启示
战争不愧是一项“烧钱运动”!因为穷兵黩武,曾经强盛至极的西班牙帝国彻底衰落,无法再称霸欧洲,丢掉了传统欧洲大国的地位,正应了那句古语——“国虽大,好战必亡”。
在此后的世纪里,西班牙就一直徘徊在二流和三流国家之间,公元1759年,法国驻西班牙大使在报告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来形容自己看到的西班牙帝国,可谓是对其国情的真实写照:“根本没办法把西班牙和法国相提并论.....这个所谓的头号君主国人口稀少,既没有工业,也没有纯良的信仰;没有治安,鲜有公正;人民懒惰,难得勤劳;国内没有舟楫道路运河,也少有车辆;总之,该国可以说比其它国家落后两个世纪。”
战争场景
西班牙帝国衰落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可以依靠强大的武力作为征服手段,不断发动战争,不断征服土地,但是其所实行的统治政策,以及经济实力和经济动力也极为重要,这些因素才是维持一个国家不断强盛,不断扩张的坚实后盾。
激烈的战争场景
西班牙帝国就因为没有能牢固统治国土的通行政策、经济实力和经济动力,才致使其根本无法迅速消化战争果实,所以它虽然强大,但是却无法长久保持胜利。
最终,西班牙帝国迎来日落时刻,离开了人类历史的中心舞台,将要取而代之的,是对外数次击败西班牙等强敌,对内拥有资产阶级政府、稳健财政和强大经济动力的英国。
创始神话在描述印加人与钱卡部族的战争时更为贴近史实。钱卡部族由许多不同的小部落组成,他们可能造成了早些时候瓦里帝国的衰落。历史资料对印加人战胜钱卡部族的细节说法不一,但都认为这次胜利引发了印加部落的扩张。在印加·维拉科查统治早期,钱卡人可能蚕食了印加部落领土的边缘地区,尽管直到维拉科查年迈之年,他们可能才真正向库斯科进发。印加王和他的两个儿子面临强大的钱卡军队时仓皇出逃,而另外两个儿子库西·尤潘基(后来改名为帕查库特克)和罗卡在将军们和大贵族的支持下进行了抵抗。
他们抵挡住了钱卡人对库斯科的进攻。据印加人对这次战役的描述,在关键时刻,连城里的石头都在帕查库特克的命令下变成了战士。在战争结束之后,这些石头被收集起来放置在城里的神社中。钱卡人的失败使印加人控制了这个地区。印加部落开始只是库斯科附近的一个小部族,但很快扩大了自己的统治范围。在西班牙人到来前不久,印加帝国控制的地区已经从今天哥伦比亚的帕斯托西部到智利北部的比奥比奥河流域,东南部到达今天阿根廷的图库曼和门多萨地区。在印加帝国鼎盛时期,其疆域面积大约为3000英里。据考古发现和编年史家的描述,这一扩张是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的,大约在1440至1525年之间。
西班牙人到来之前,印加人几乎还没来得及巩固帝国的统治。在边远地区,印加帝国的行政机构和控制都十分薄弱。印加人的扩张以库斯科为中心,由近及远地展开,以近乎同心圆的形式把越来越多的部族合并进来。离帝国都城库斯科越远的部落,与帝国的融合程度越低,受帝国势力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越少。三个印加王相继进行了被称作“大扩张”的征服,他们是帕查库特克(1438-1471)、图帕克·印加·尤潘基(1471-1493)和瓦伊纳·卡帕克(1493-1525)。帕查库特克将卡亚俄地区和秘鲁中部高原并入帝国。图帕克·印加·尤潘基将帝国的疆域扩展到厄瓜多尔北部和智利中部,绵延3000英里。瓦伊纳卡帕克保持和巩固了先王所征服的土地。“大扩张”之后,印加帝国成了“塔万廷苏约”。根据印加帝国的组织逻辑,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帝国被划分为四个苏约,即地区:钦查苏约(在东部)、孔蒂苏约(在南部)。
据16世纪末、17世纪初三位早期编年史家佩德罗·谢萨·德莱昂的记载,帕查库特克和图帕克·加·尤潘基的征服顺序如下:第一阶段战役进入钦查苏约,兼并了克丘亚省,袭击奇穆帝国,征服了图梅班巴和基多;第二阶段的战役始于基多,南下到万卡韦尔卡(今天厄瓜多尔的沿海地带)、布拉卡莫罗斯和通贝斯,以征服奇穆帝国、获取其在钱昌城的财富而告终。第二阶段的战役使印加帝国的势力进入位于库斯科东部及东南部的安蒂苏约。印加人在这里征服了一些比较落后的部族,如奥帕塔里人马诺苏约人和奇庞纳瓦人。印加入采取的战略往往包括细致的侦察和情报搜集,随后快速入侵。大多数战役以占领附近的大山或山丘开始,然后向下攻占谷地。修士贝尔纳韦·科沃对印加人军事行动的描述与这三位史学家略有不同。据科沃记载,印加人先征服了安蒂苏约,然后进攻科利亚苏约,再进攻钦查苏约,随又攻入科利亚苏约。
印加军队的战士是通过米塔制从各部落中招募而来的。印加首领们谨慎地从他们最信任的部族中挑选战士。归顺印加帝国时间较长一些的部族更紧密地融入了帝国,也被视为较可靠。征兵也会考虑到当地的人口统计情况,人口少的比人口多的部族在米塔制中分配到的兵役份额低。男性的缺失对人口更密集一些的部族而言,相对来说没那么难以承受。科利亚苏约和孔蒂苏约的部落与印加帝国联系密切,同时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因此印加帝国从这两个地区征兵较多。军队像平民社会一样,按十进制进行组织每队都由自己的部落首领率领,然而,血统纯正的印加直系成员在军队中地位最高。
印加军队极盛时期有20万人,分为四个中队,每队各司其职,各持一种武器(投石器、弓箭和战斧),或者是击鼓或吹响巨大的海螺壳。在征战中,来自同一个部族的所有战士一起行军,最忠实的部族行军时离印加首领最近。西班牙编年史家贡萨洛·费尔南德斯·德奥维多描述了在一场战斗中使用武器的次序:先上阵的是手拿投石器和鸡蛋大小石块的战士,然后是手持一种长矛的战士,紧随其后的人手拿小矛。战士们根据各自的部族背景和在军队中的职位身着特殊的防护服与饰物。有时战士们涂染面部来吓唬敌人,他们经常以尖叫唱歌来展示力量,据史书记载,有时他们发出的声音如此之大,以至于鸟儿落地而亡。
即使今天,人们也不能肯定西班牙征服者到来时印加帝国统治的确切边界,对于边远地区在多大程度上真正融入了印加帝国更没有把握。然而,从现有的记载看,似乎在印加帝国大约100年的扩张中,没有实现类似于罗马和平的“安第斯和平”,中央政府没能建立起全方位控制的社会、政治秩序。当地的部族首领库拉卡,甚至是库斯科的印加贵族成员领导了许多次反对印加统治的叛乱。为了平息叛乱、重塑权威,掌握政权的印加王经常被迫调遣自己的军队和资源来对付他们。印加帝国越扩张,就越难以控制。
然而,印加军队形成了若干维护秩序、平息骚乱的策略。一种方法是在山顶收集、储存数吨非常干燥的木柴,当叛乱发生时,可以点燃木柴作为烽火信号,使库斯科的统治者大概了解叛乱的方位。一旦查斯基(国家组织的信使系统的接力信使)带着用独特的“基普”(传递信息的结绳)表示的更确切的信息抵达,就派出军队。
小编认为尽管有这样的战略,帝国内不断增加的动荡是西班牙人能够迅速、彻底地征服印加帝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欲御外患,必先内安,内部都不团结,又如何能团结一心抵御外敌呢?所以被西班牙人一一击破,是预料之内的事。可惜曾经这么辉煌的文明就要被埋葬了。
在1532年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国的战争中,一群由168名西班牙士兵组成的乌合之众,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对当地的居民毫无了解,与距离最近的西班牙人(在北面1000英里的巴拿马)完全失去了联系,也根本无法得到及时的增援。印加帝国皇帝身处拥有数百万臣民的帝国的中心,他的不久前在与其他印第安人作战中取得胜利的8万之众的军队团团护卫着他。尽管如此,在见面后不到几分钟,西班牙的168名士兵就俘虏了印加皇帝。
军事优势在于西班牙人的钢刀和其他武器、钢制盔甲、枪炮和马匹。阿塔瓦尔帕的部队没有可以骑着冲锋陷阵的牲口,他们在对付西班牙人的武器时,只能用石头、青铜棍或木棍、狼牙棒、短柄斧头,再加上弹弓和护身软垫。这种装备上的悬殊在欧洲人与印第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无数次其他冲突中是决定性的。许多世纪以来唯一能够抵抗欧洲人征服的美洲土著,是那些得到并掌握马匹和枪炮从而缩小兵力差距的部落。
今天,我们很难理解放西班牙人的军事装备打败的这种人数上的巨大优势。在上面详细叙述的卡哈马卡战役中,168个西班牙人粉碎了在人数上500倍于己的一支美洲土著军队,杀死了数以千计的土人,而自己却未损一兵一卒。关于西班牙士兵随后与印加人的几次战役、科尔特斯对阿兹特克人的征服以及欧洲人对美洲土著的其他一些早期军事行动的记述,一再描绘了一些关于几十个欧洲骑兵大肆杀戮,击溃了数以千计的印第安人的战斗。在印加皇帝死后西班牙士兵从卡哈马卡向印加帝国首都库斯科进军期间,有过4次这样的战役,它们发生在豪哈、比尔卡苏阿曼、比尔卡康加和库斯科。参加这4个战役的西班牙骑兵分别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每次所要对付的敌人或着数以千计,或着数以万计。
在西班牙人对印加人的征服中,枪炮只起了一种次要的作用。当时的枪既难装填,又难发射,西班牙士兵也只有十来支这样的枪。在它们能够凑合着发射出去的那些场合,它们的确产生了巨大的心理作用。重要得多的倒是西班牙人的钢刀、长矛和匕首,这些都是用来屠杀身体甚少防护的印第安人的强有力的锐利武器。相比之下,印第安人的无棱无锋的棍棒虽然也能打伤西班牙人和他们的马匹,但很少能将其杀死。西班牙人的铁甲或锁子甲,尤其是他们的钢盔,通常都能有效地对付棍棒的打击,而印第安人的护身软垫则无法防御钢铁武器的进攻。
西班牙人因其战马而取得的巨大优势,在目击者的记述中跃然纸上。骑兵可以很容易地超越印第安哨兵,使他们来不及向后面的印第安部队发出警报,骑兵还可以用马把印第安人撞倒,让马蹄把他们踏死。一匹战马在冲锋时的冲击力量、它的机动性、它可能有的进攻速度以及它所提供的居高临下并且得到保护的战斗位置,使得空旷地带的步兵几乎无招架之力。马的作用并不是仅仅由于它们在第一次与它们交锋的士兵心里产生恐怖的感觉。到1536年印加人大反叛时,印加人已经学会如何在狭窄的通道上伏击和消灭西班牙骑手,在抵抗骑兵部队时最有效地保卫自己。但印加人和所有其他步兵一样,从来没有能够在空旷地带打败骑兵部队。继阿塔瓦尔帕之后为印加帝国皇帝的是曼科,曼科的最优秀的将军是基佐·尤播基。1536年,当基佐在利马围困西班牙人,并打算向该城发动猛攻时,两个中队的西班牙骑兵向一支比自己大得多的印第安军队发起了冲锋,在第一次冲锋中就杀死了基佐和他的所有指挥官,从而击溃了他的军队。一次由26名骑手组成的骑兵队的类似冲锋击溃了曼科皇帝亲自率领的最精锐的部队,他当时正在库斯科围攻西班牙人。
马匹改变战争是从公元前4000年左右在黑海北面的大草原上对马的驯化开始的。马匹使得骑马的人能够通过比步行远得多的距离,去进行奇袭,并在防御部队集合前逃之夭夭。马因其在卡哈马卡所起的作用而为一种军用武器提供了例证,这种武器6000年来直到20世纪初一直是举足轻重的,并最终在所有大陆得到运用。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骑兵在军事上的支配地位才最后宣告结束。如果我们考虑一下西班牙人因为有了马匹、钢铁武器和盔甲而取得了对手无寸铁的步兵的优势,那么西班牙人总是能够以寡敌众,所向披靡,就没有什么可以使我们感到奇怪的了。
阿塔瓦尔帕是怎么会到卡哈马卡来的?阿塔瓦尔帕和他的军队来到卡哈马卡,是因为他们刚刚在一场使印加人四分五裂、大伤元气的内战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皮萨罗很快觉察到这种分裂的形势,并加以利用。这次内战的起因竟是一场天花流行。天花由西班牙移民带到巴拿马和哥伦比亚后,经由陆路传播到南美的印第安人中去,在1526年左右杀死了印加皇帝瓦伊纳·卡帕克和他的大多数朝臣,随后又迅即杀死了他的指定继承人尼南·库尤奇。这些死亡事故导致了阿塔瓦尔帕与他的同父异母兄弟瓦斯卡尔之间的皇位之争。如果不是因为天花流行,西班牙面对的可能就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帝国。
因此,阿塔瓦尔帕在卡哈马卡的出现突出了世界史上的一个关键因素:具有相当免疫力的入侵民族把疾病传染给没有免疫力的民族。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班疹伤寒、腺鼠疫以及其他一些在欧洲流行的传染病,毁灭了其他大陆的许多民族,从而在欧洲人的征服中起了一种决定性的作用。例如,一次天花流行在1520年西班牙人第一次进攻失败后蹂躏了阿兹特克人,并杀死了刚刚继承蒙特朱马为阿兹特克皇帝的奎特拉瓦克。在整个美洲,随欧洲人传进来的疾病从一个部落传播到另一个部落,远远走在欧洲人之前,据估计把哥伦布来到前的美洲土著人杀死了95%。北美人口最多并高度组织起来的土著人社会是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酋长管辖的部落,它们在1492年至17世纪初这一段时间里也以同样的方式消失了,时间甚至比欧洲人在密西西比河地区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时还要早。1713年的一次天花流行是欧洲移民毁灭南非土著桑族人的最严重的一步。在英国人于1788年移民悉尼后不久,一场大批毁灭澳大利亚土著的流行病开始了。来自太平洋岛屿的有详尽文献证明的例子是1806年在斐济迅速蔓延的流行病,这种病是几个欧洲船员在“阿尔戈”号船只失事后挣扎着爬上岸时带来的。类似的流行病也在汤加、夏威夷和其他太平洋岛屿的历史上留下了痕迹。
然而,我并不是要暗示历史上疾病的作用只限于为欧洲人的扩张铺平道路。疟疾、黄热病以及热带非洲、印度、东南亚和新几内亚的一些其他疾病,是欧洲在这些热带地区进行殖民的最大障碍。 皮萨罗是怎么到卡哈马卡来的?为什么不是阿塔瓦尔帕去征服西班牙?皮萨罗到卡哈马卡来,靠的是航海技术,是这种技术建造了船只,使他们从西班牙横渡大西洋来到巴拿马,然后又沿着太平洋从巴拿马来到秘鲁。阿塔瓦尔帕没有这种技术,所以不能从海上扩张到南美以外的地方。
除了船只本身,皮萨罗的出现还依赖于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有了这种组织,两班牙才能为这些船只提供资金、建造技术、人员和装备。印加帝国也有一个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但这个组织实际上起了对帝国不利的作用,因为皮萨罗俘虏了阿塔瓦尔帕也就是夺取了印加帝国整个的指挥系统。因为印加帝国的行政系统和神圣的专制君主完全是同一回事,所以阿塔瓦尔帕一死,帝国也就分崩离析。航海技术配合行政组织,不但对许多其他民族的扩张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欧洲人的扩张同样是至关重要的。
使西班牙人来到秘鲁的一个相关因素是文字。西班牙人有文字,而印加帝国没有。用文字来传播信息,要比用口头传播来得广泛、准确和详细。从哥伦布航行和科尔特斯征服墨西哥传回西班牙的信息,使西班牙人大量涌入了新大陆。信件和小册子激发了人们的兴趣,也提供了必要而详尽的航海指导。皮萨罗的同事克里斯托瓦尔·德梅纳上尉为皮萨罗的业绩撰写了第一份公开发表的报告,这份报告于1534年4月,亦即阿塔瓦尔帕被处死后仅仅9个月,在塞维利亚出版发行。这份报告成了畅销书,迅速被译成欧洲其他语言,从而把又一批西班牙移民送去加强皮萨罗对秘鲁的控制。
为什么阿塔瓦尔帕会走进这个圈套?事后想来,阿塔瓦尔帕竟会在卡哈马卡走进皮萨罗设下的明显圈套,真使我们感到惊奇。俘虏了阿塔瓦尔帕的西班牙人对他们的成功也同样感到惊奇。人的文化程度的影响在终极解释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直接的解释是:阿塔瓦尔帕对西班牙人、他们的兵力和意图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情报。他那一点少得可怜的情报是通过口头得来的,主要是从一个使者那里来的,这个使者在皮萨罗的军队从海岸向内陆的行军途中曾在军中访问过两天。这个使者看到西班牙人军容不整,于是就对阿塔瓦尔帕说,他们不是战斗人员,只要给他200个印第安人,就能把他们全都缚来帐下。阿塔瓦尔帕绝没有想到那些西班牙人竟是如此难以对付而且会毫无缘由地向他进攻,这是可以理解的。
在新大陆,只有现代墨西哥和在印加帝国北方很远的一些毗邻地区的几个民族中的少数精英分子有书写能力。巴拿马距离印加帝国北部边界不过600英里。虽然西班牙人对巴拿马的征服在1510年就已经开始,但在皮萨罗于1527年首次登上秘鲁海岸之前,似乎没有任何关于西班牙人出现的消息到达过印加帝国。对于西班牙征服了中美洲大多数强大而人口众多的印第安人社会,阿塔瓦尔帕始终是一无所知。
在我们今天看来,阿塔瓦尔帕被俘后的行为和导致他被俘的行为同样令人惊异。他交纳了他那笔著名的赎金,因为他天真地相信,只要付了赎金,西班牙人就会释放他并且远走高飞。他不可能了解皮萨罗的部下只是一支决心实现永久征服的军队的开路先锋,而不是单单为了一次孤立的袭击。
犯这种致命的判断错误的,并非只有阿塔瓦尔帕一人。甚至在阿塔瓦尔帕被俘后,弗兰西斯科·皮萨罗的兄弟埃尔南多·皮萨罗也哄骗得阿塔瓦尔帕的第一流将军、指挥着一支庞大军队的查尔库奇马自投罗网,落入西班牙人的手中。查尔库奇马的判断错误,标志着印加人抵抗失败的转折点,是几乎同阿塔瓦尔帕本人被俘一样的重大事件。当阿兹特克皇帝蒙特朱马把科尔特斯看作是神灵降世,并允许他和他的小小军队进入阿兹特克首都特诺奇蒂持兰时,他的判断错误甚至更加显而易见。结果是科尔特斯俘虏了蒙特朱马,然后又进一步征服了特诺奇蒂特兰和阿兹特克帝国。
从世俗的观点来看,阿塔瓦尔帕、查尔库奇马、蒙特朱马以及其他无数的被欧洲人欺骗的美洲土著领袖之所以判断错误,是由于当时新大陆没有任何居民去过旧大陆,因此他们当然不可能对西班牙人有任何具体的认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觉得难以避免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阿塔瓦尔帕的社会对人类的行为有更多的经验,他“本来”是会产生更大的怀疑的。皮萨罗在到达卡哈马卡时,除了对他在1527年和1531年碰到的几个印加臣民进行的审问中所了解到的情况外,他对印加人也是一无所知的。然而,虽然皮萨罗本人碰巧也是一个文盲,但他属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传统。西班牙人从书本上知道了同时代的许多与欧洲差别很大的文明国度,也知道了几千年的欧洲历史。皮萨罗伏击阿塔瓦尔帕显然是以科尔特斯的成功谋略为样板的。
总之,文化修养使西班牙人继承了关于人类行为和历史的大量知识。相形之下,阿塔瓦尔帕不但对西班牙人本身毫不了解,对来自海外的其他任何入侵者毫无个人经验,而且他甚至也没有听人说过(或在书本上读到过)在别的什么地方和在历史上以前什么时候对别的什么人的类似威胁。这种在经验方面的巨大差距,促使皮萨罗去设下圈套而阿塔瓦尔帕走进了圈套。
因此,西班牙士兵俘虏印加皇帝这件事,表明了导致欧洲人向新大陆移民而不是美洲土著向欧洲移民的那组近似的因素。西班牙士兵成功的直接原因包括: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欧亚大陆的传染性流行病、欧洲的航海技术、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这些因素也使现代欧洲人能够去征服其他大陆的民族。在有人开始制造枪炮和钢铁之前很久,这些因素中的其他因素便已导致了某些非欧洲民族的扩张。
但是,我们仍然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没有解决,这就是:为什么这种直接优势总是在欧洲一边,而不是在新大陆一边。为什么不是印加人发明枪炮和钢刀,骑上像战马一样的令人生畏的牲口,携带对欧洲人来说没有抵抗力的疾病,修造远洋船只和建立先进的行政组织,并能从几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吸取经验?
险胜!世界女排日本站:中国女排3比2击败巴西,迎来开门红
直播吧5月31日讯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女排联赛日本站中,中国女排3比2击败巴西女排,迎来今年联赛的开门红。五局比分分别为:25-23、22-25、25-20、20-25以及15-12。中国队将在6月2...